机械制造作为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柱,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标志。近年来,全球机械制造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:一方面,传统生产模式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、产能过剩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,倒逼行业加速转型;另一方面,以 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推动生产方式从 “规模驱动” 向 “智能驱动” 转变,从 “单一制造” 向 “全生命周期服务” 延伸。
从全球市场来看,中国已成为机械制造第一大国,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、高效的生产能力,在工程机械、汽车制造、通用机械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但与此同时,行业仍存在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、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不足、绿色生产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。
在机械制造行业深耕多年的工程师谢国英,从塑料机械到汽车制造,从机械设计到成本管控,她的职业生涯贯穿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。她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,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谢国英认为,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机械制造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。随着 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传统机械制造正在向智能制造迈进。智能制造不仅仅是设备的自动化,更是整个生产体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。 谢国英在谈到行业趋势时强调。
其中,谢国英参与开发的 EPC 和 OTD 系统,正是机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实践。这些系统的应用,实现了从设计、生产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。未来,数字化将贯穿机械制造的每一个环节,从产品设计、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,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生态系统。 谢国英表示。
未来的机械制造,必须兼顾效率提升和环境保护。 谢国英指出,从材料选择、工艺设计到生产过程,都需要融入绿色制造的理念。 她认为,轻量化设计、节能技术、可再生材料应用等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在汽车制造领域,谢国英正在从事的整车成本管理工作中,就特别注重绿色制造带来的成本效益。通过优化设计和选用环保材料,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,还能在长期使用中为客户节省成本。
机械制造行业正在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向跨界融合发展转变,这是谢国英对行业趋势的另一重要判断。她认为,机械制造与电子技术、信息技术、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,将催生更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。
我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,单纯的机械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必须与电子、软件等领域结合。 谢国英说道。在谢国英的职业生涯中,一直积极、主动学习各种设计技术、电控技术、数据整理等技能,成为兼具机械设计和电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正是这种跨界融合趋势的体现。
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,谢国英特别强调创新的重要性。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,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。 她以自己参与的零部件成本管理工作为例,通过创新的成本评估模型和降本策略,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,还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,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。一方面,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如我在德国学习到的设计标准和生产流程,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。 谢国英说,另一方面,全球化也加剧了市场竞争,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与此同时,谢国英也注意到本土化的重要性。不同地区和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,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注重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创新。 她指出只有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,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(图片由谢国英授权使用)